肌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汀用药后肌酸激酶持续升高,别再只想药物 [复制链接]

1#

临床患者肌酸激酶(CK)升高十分常见,心内科也经常因此而被叫会诊。结合最近接诊的2例CK显著且持续增高的病例,对CK升高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张铮

来源:ZZ读文献

病例1

女性,80岁,既往冠心病、高脂血症病史,长期口服他汀药物治疗,每年体检均未见异常。

1月前患者体检,查生化提示:CKU/L(正常参考范围:50~U/L),CK-MB及肝、肾功正常。患者自述无肌肉疼痛、乏力、胸痛、胸闷等症状。

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均正常。

首先考虑他汀引起的肌肉损伤,立即停用他汀,停药2周后复查CK仍持续显著升高,波动在~U/L。患者仍无胸痛、胸闷、肌痛、肌无力等症状。

病例2

男性,67岁。既往冠心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15年前行PCI治疗,于前降支植入1枚支架(具体不详),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及他汀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20mg1/晚)。

3月前出现下肢乏力症状,运动后加重。无胸痛、胸闷、肌痛等症状,双下肢肌力正常。生化提示:CKU/L(正常参考范围:24~U/L),CK-MB及肝肾功正常,未引起重视。

1月前,患者上述乏力症状加重,复查生化提示:CKU/L,CK-MB及肝肾功正常。停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上述乏力症状缓解,再次复查生化:CKU/L,CK-MB56U/L(参考值:0~25U/L),肝肾功及甲状腺功能均正常。

患者无服用中药及其他特殊药物、无剧烈运动、挤压病史。

这两个病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是服用他汀后出现CK增高,且停药后仍持续增高。患者有轻微症状或无明显症状。我们对以上2个病例进行分析:

首先,什么原因导致CK增高?是他汀导致肌肉损伤?还是肌肉本身出现病变?或者是其他疾病导致的肌肉损伤?

其次,下一步应该完善哪些检查?多久复查CK?

最后,应该如何处理?

查阅相关文献,年欧洲神经病学会联盟(EuropeanFederationofNeurologicalSocieties,EFNS)发布了「轻微症状/无症状高CK血症诊断方法」的操作指南。

年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针对该指南刊发了一篇解读《轻微症状/无症状高肌酸激酶血症诊断方法指南解读及最新进展》。

结合这两篇文献,学习下高肌酸激酶血症的相关内容。

1CK概述

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是一个86kD的二聚体酶,其作用是催化肌酸和三磷酸腺苷反应形成磷酸肌酸和二磷酸腺苷,这一反应对细胞能量产生和代谢至关重要。

CK包含3个亚型: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CK-MB(存在于心肌)和CK-BB(存在于脑组织)。

血清CK检测值是这3个亚型的总水平。

血清CK水平升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通过对CK3种亚型进行分解检测,可以大致确定导致血清CK升高的原因。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心肌损害引起的血清CK-MB水平升高最为常见,其次是大面积卒中引起的血清CK-BB水平升高,而神经肌病相关的血清CK-MM水平升高相对少见。

2CK的正常值及启动筛查的临界点

血清CK值存在显著的种族和性别差异,其中非洲裔人群高于白种人,男性高于女性。

指南推荐采用荷兰的研究数据作为确定血清CK正常值上限(upperlimitofnormal,ULN)的基础资料:非黑种人女性为U/L,非黑种人男性为U/L,黑种人女性为U/L,黑种人男性为U/L。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临床医生往往会忽视略高于ULN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而一般情况下不会带来不良的临床结局。指南推荐将启动针对肌肉疾病进行筛查的临界点设定为血清CK正常值上限(ULN)的1.5倍。

3轻微/无症状高CK血症

轻微症状高CK血症:排除非肌病性的高CK血症,缺少任何客观的肌肉疾病体征(如肌无力、肌萎缩、肌肥大或肌强直),但存在非特异的、轻微的神经肌肉症状(如肌痛、过度疲劳、运动不耐受、痉挛和僵硬)的高CK血症。

无症状高CK血症:排除非肌病性的高CK血症,无任何神经肌肉症状或体征的高CK血症。

定义有些拗口,我们分析下,轻微症状/无症状高CK血症=排除非肌病性+无客观肌肉疾病/体征+轻微、非特异性症状或无症状+高CK血症。

也就是说,轻微症状/无症状高CK血症的定义中首先都排除了非肌病性的高CK血症。换句话说,轻微症状/无症状高CK血症患者都是肌病性原因导致的CK增高。

因此,高CK血症根据病因可以首先分为肌源性和非肌源性。

非肌病性高CK血症指除了肌肉病变本身以外,其他原因导致的血清CK水平增高。其又分为:神经系统病变及非肌肉非神经系统疾病。

4高CK血症的病因

高CK血症的病因主要分为以下3类:肌肉组织原发疾病、神经系统原发疾病(肌肉继发)以及非肌肉非神经系统原发疾病。

5高CK血症诊断思路

血清CK值高于ULN的1.5倍(诊断高CK血症);

逐一排除可以导致血清CK值升高的非神经肌肉疾病和非肌病性疾病;

排查引起CK升高的神经系统疾病;

如完全排除非肌病性的高CK血症,考虑原发肌源性疾病(按照轻微症状/无症状高肌酸激酶血症的诊断流程);

间隔1个月复查血清CK值(检测前7d避免剧烈运动),以证实高CK血症持续存在,并排除正常运动导致的血清CK值升高;

如果复查结果证实为高CK血症,则进行神经传导和肌电图检查;

肌肉活检:以下情况考虑肌肉活检:肌电图异常提示肌源性改变、血清CK值高于正常值3倍、年龄小于25岁、同时存在运动诱发的肌痛或运动不耐受、血清CK值不到正常值3倍的女性;

关于肌电图检查的作用,除了一些罕见的病症如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以外,肌电图通常不能提供除运动单位生理学以外的诊断信息。指南认为:正常肌电图的情况下,肌肉活检的诊断价值较小。换句话说:肌电图的阴性预测价值较高。

轻微症状/无症状高CK血症的诊断流程

6轻微/无症状患者的远期预后

目前临床研究结果认为轻微症状/无症状高CK血症患者的远期预后良好良好。

回到开头的2个病例:

首先,2个病例均可以排除非神经肌肉疾病和非肌病性疾病,因此,符合轻微症状/无症状高CK血症的诊断;

其次,根据诊断流程,建议1个月后复查CK。

病例1患者随访1月后,仍无临床症状,复查CK1.5ULN,未给予特殊治疗,长期随访CK恢复正常水平。

病例2患者1月后,乏力症状逐渐减轻,复查CK3ULN,行肌电图检查:双上肢肌及神经传导功能正常,双下肢部分肌肉轻度肌源性损害不除外?未给予特殊治疗,患者乏力症状逐渐缓解,随访3月后CK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