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长激素非长高神药,重组人生长激素带你读 [复制链接]

1#

现在互联网信息很发达,家长也能通过不同的渠道知道生长激素可以改善身高,不乏要求让自己孩子用生长激素来长高的,同时因对生长激素的一知半解,对打生长激素针对孩子的身体有什么样的影响?生长激素针的副作用也有所担心……似乎是每位初次接触生长激素的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本篇文章重点对生长激素进行介绍,旨在帮助家长正确认识生长激素,传递一种可靠的信息,化解生长激素长高的“神话”,并非指望家长学习后做非专业的事,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

生长激素

首先,家长需要知道生长激素不是是想用就能用的,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使用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由个氨基酸组成,它是人体内促进生长的最重要的一种激素。

因为生长激素可促软骨的形成,促进骨骼发育。如果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可导致孩子身高生长落后、身材矮小,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与人体自然分泌的生长激素结构一模一样,同时也是国家药监局唯一批准的用于治疗矮小的处方药品,可改善孩子的身高。

那什么样的身高可以考虑使用生长激素治疗?

如果孩子有矮小的迹象,比如身高增长速率下降,身高低于大部分的同龄人或者身高满足医学上矮小的标准,医院就诊了。

如:当发现3岁以下儿童身高增长速率不足7cm/年;3岁至青春期的儿童身高增长速率不足5cm/年;青春期儿童的身高增长速率不足6cm/年时,提示孩子的身高增长有迟缓。

矮小的定义是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SD)。

从医学角度上帮助符合指征的矮小儿童促生长,改善成年身高,促进脂肪代谢,提高骨骼强度,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组织和体型,改善自我认同和行为情绪,增强自信和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等是用生长激素治疗的意义。

指南中推荐的可以使用生长激素改善身高的疾病有: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特发性矮身材(ISS)、小于胎龄儿、Turner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noonan综合征以及SHOX基因缺陷引起的身材矮小等。

要着重强调生长激素是处方药,是有相应的适应症,能否使用生长激素需要经专业医生诊断后才行,不是想用就能用的,切不可生长激素滥用,在使用生长激素时医生也会告诉这些生长激素注意事项务必记牢。

在医生指导下用于明确诊断的病人

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调整抗糖药物的剂量

注射部位应经常变动

治疗期间纠正孩子不良姿势,预防脊柱侧弯

治疗期间发烧超过38.5度时需停药,烧退后恢复用药

遵医嘱、定期复查

另外呢,生长激素也有一些禁忌症。比如,骨骺闭合的孩子不建议使用生长激素,有肿瘤进展症状的孩子要慎用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生长激素使用禁忌就包含:

骨骺已经完全闭合后禁止用于促生长治疗

严重全身感染等危重病人在机体急性休克期内禁用

有肿瘤进展症状的患者禁用

生长激素药物的不良反应

局部反应(疼痛、发麻、红肿等),多在用药初期出现,发生率随着用药时间而降低。(目前药物纯度越来越高,出现几率很小。如有红肿,一般只是打针部位周围,如果是大面积或者全身性情况请及时就医)。

外周水肿、关节痛或肌痛。(体液水钠潴留的症状)

一过性高血糖现象,血糖较用药前升高,但大多仍在正常范围,通常随用药时间延长或停药后恢复正常。

少数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应及时纠正,以避免影响rhGH疗效,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必要时口服甲状腺激素,停药后可恢复。

也正因为生长激素有一些禁忌症和不良反应产生了家长的一些疑虑,加上违背指南指征的一些生长激素滥用不得不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规范用药,却被媒体片面报道及过分解读生长激素副作用,久而久之形成了让很多家长对药品产生盲目抗拒,这不仅会导致孩子错过最佳的治疗期,甚至还会贻误终生。可以说门诊中这样的案例有很多,我替孩子惋惜,也对家长无奈。作为医生,我觉得有必要将正确的科学知识分享给更多人,帮助家长打消疑虑,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一、生长激素此激素非彼激素,不能混淆张冠李戴

门诊中很多家长一听到“激素”二字,神情立刻就会紧张,马上想到身体发胖、骨质疏松、肝肾毒性等一连串副作用,在他们看来“生长激素是激素,小孩子不能用”。其实人体内激素有很多种,通常人们概念里的“激素”一般都是指糖皮质激素或者是性激素。

生长激素是人体脑垂体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它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通过刺激肝脏等器官产生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作用于骨骺板中的软骨细胞,刺激骨骼的生长,使孩子长高。

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重组人生长激素药品,与人体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化学结构、生理、药理作用基本一致,所以给孩子使用并不会像糖皮质激素一样导致身体迅速发胖或者严重的骨质疏松,目前也没有证据支持生长激素会加快骨龄增长、促进骨骺闭合。

二、生长激素副作用等于危害大?莫要误解夸大其词

虽然知道了生长激素和大众口中“激素”的差别,但许多家长难免还会抱持着“是药三分毒”的观念。其实,大多数家长对副作用有误解。

人们口中所谓的副作用只是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在药物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由于药品质量问题或用药不当所引起的有害反应,如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以及致癌致畸作用等,这些不良反应有些是在药品质量有问题或者用药不当时才会出现。

据统计,生长激素临床应用三十多年,整体使用很安全,临床上偶发的使用生长激素副作用主要为头痛、血糖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关节水肿疼痛,多在短期内或停药后可自行缓解。目前积累的大数据提示,这些副作用并不会对孩子造成终生伤害。另外,来源于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资料显示重组人生长激素药品治疗并不会增加无肿瘤患者新发恶性肿瘤的风险,也没有数据显示会导致糖尿病和不孕不育等。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10大讲解带你避开生长激素危害盲区

规范的诊疗打生长激素对指征是有严格要求的,那种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矮小症#才可以使用,经过全面检查矮小的原因,包括检查血、尿检查,肝、肾功能检测、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生长因子、肾上腺功能检测,评价孩子的一般健康状况和内分泌功能,同时做个骨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评估,判断骨骺发育程度和生长潜力,特殊情况还需做垂体MRI检查,排除先天发育异常或原发性疾病的可能性,女孩子还要做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否是Turner综合症,排查是否有其他特殊疾病引起的矮小。

明确矮小原因后,临床医生会综合孩子的生长激素分泌情况看是否符合使用生长激素治疗指征而定要不要生长激素治疗,如真需要打生长激素,医生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严格精准用量调控,挺安全的,一般没什么事,而家长所担心的#生长激素副作用可能有注射局部出现红肿和皮疹;可能使有糖尿病倾向的患者糖耐量减低或演变为2型糖尿病;部分亚临床甲减的患者出现临床甲减;注射生长激素后,骨骺迅速生长可能引起股骨头滑脱,髋及膝部疼痛;可引起头疼、恶心、呕吐等,这些情况出现的几率都比较低,对以后的生活没什么影响,只要遵循医嘱,做好随访,没什么问题敬请放心。

三、长期注射生长激素会产生依赖?不要急于武断下结论

还有的家长,虽然也了解到生长激素相关的副作用,但还会在长期用药上犯嘀咕,长期用药会不会产生依赖呢?其实这点也是多虑的。

一般临床医生推荐矮身材孩子使用生长激素,往往因其自身不能分泌生长激素或分泌不足,还有一些性早熟的孩子则需要使用生长激素联合治疗。这类孩子的用药是需要经过专业医生严格按照适应症对他进行详细检查、明确诊断后,才会外源性地给予补充生长激素,同时剂量也是经过医生严格控制的,而且用药后医生还会长期随诊,随时监测生长情况与安全性。但长个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一、两年甚至更久时间。一旦停药,体内生长激素水平在3—6个月会恢复到用药前的状态,相比治疗期间,生长速度短期内有所下降,家长难免会产生孩子停药不长个儿的错觉。

生长激素

大家都听过胰岛素,它和生长激素都是人体自身分泌的蛋白质激素,需要长期用药的原因是源于疾病治疗的需要而非药物依赖,不能因为生长激素需要较长时间用药,而简单地认为会产生药物依赖,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如果孩子在生长激素停药后生长速度短期内减慢,只是因为其遵循自身原有的分泌状态而已,说明他还是需要继续用药才能帮助其达到满意身高的。另外,有的孩子在实现追赶生长后选择停药,但也因其自身的生长激素并不缺乏,所以通过青春期的加速生长,还会有一个相对比较满意的生长速度。当然,这种情况需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四、生长激素不是长高神药,医生也并非神医不可神化

作为儿科生长发育医生,常常在门诊和家长说:“大夫是看病的,不是算命的。”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判断病情是具有科学的合理的医学根据的。同样,医生给孩子用药也是经过严谨全面的临床医学观察的,所以对待一种药品要理性辩证地看待,因为过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