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痛风必看的科普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得了痛风的都厉害,一发作起来就什么想法都会出现,还有平时出去吃饭、什么老火汤、海鲜大餐、酒呀,自己只能坐在桌子旁边看着流口水。

医院专家朱建福表示:答案是尿酸,也就是说,痛风的发作主要和血尿酸过高有关。绝大多数痛风患者都会至少在一段时期内表现出高尿酸血症。一般说来,血尿酸浓度愈高、持续时间越久,就越容易患痛风,痛风的症状也越重,比如有人统计发现血尿酸浓度持续高于微摩尔/升,约70%~90%会出现痛风发作,因此,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生化特征,血尿酸增高是诊断痛风的最重要根据。


  另一方面,虽然大多数痛风发作患者的血尿酸值都明显超过正常(微摩尔/升),但并不是所有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都会出现痛风症状,9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没有痛风发作症状,被称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而部分患者在痛风急性发作时血尿酸值在正常范围,甚至有报道血尿酸不高的痛风患者占所有痛风患者的一半以上。


  因此,既不能因为血尿酸正常就排除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也不能把所有的血尿酸增高的患者诊断为痛风;应该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高尿酸血症的人很多,有些人可能因为其他原因引起关节肿痛,但其平时也有高尿酸血症,此时不能贸然就认为关节痛是痛风发作,应该结合其他表现,排除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附录-痛风早期诊断

临床诊断急性痛风的标准: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伴有血尿酸增高,秋水仙碱和痛风清治疗有效,即在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数小时内,每1~2小时秋水仙碱0.5~1mg,如果是急性痛风,一般在服药2~3次后,关节立即不痛,从寸步难行到可以行走。


  2.美国风湿病协会提出的标准: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或有痛风石,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有尿酸盐结晶。上述三项符合一项者即可确诊。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检查和X线征象等12条中的6条者,可确诊为痛风:


  ⑴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⑵炎症表现在1天内达到高峰。⑶单关节炎发作。⑷观察到关节发红。⑸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⑹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7)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⑻可疑的痛风石。⑼高尿酸血症。⑽关节内非对称性肿大X线检查。⑾骨皮质下囊肿不伴有骨质糜烂。⑿关节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⒀典型的痛风足,即第一跖趾关节炎,伴关节周围软组织肿。

“痛风”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典籍里,因其疼痛来得快,如一阵风,故而得名。古代又称“痛痹”,明朝虞抟所著《医学正传)云:“夫古之所谓痛痹者,即今之痛风也。”历史上,痛风是一种“富贵病”,古代的达官贵人,痛风的发病率很高,而普通百姓的发病率较低。

中医学对痛风进行辨证施治主要依据“证”,亦即靠病人的自觉症状和医生进行直观检查所得的资料。

中医学原无痛风病的病名。按中医学的症和征,可以把以关节病变表现为主的痛风病,列入中医学的“历节风痛”和“痹症”,长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造成的关节损害、变形、肌肉痿缩,可列入中医学的“瘘症”、“鹤膝”等。以尿路结石为主要表现的,可以相当于中医学的“腰痛”、“腹痛”、“淋病”、“癃闭”等。以肾损害表现为主的,可以相当于中医学的“腰痛”、“水肿”、“关格”、“癃闭”。久病折磨引起身体虚弱的,亦可称为“虚劳”。

对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因无症可辨,中医学因此而无名可称,只能按当时的全身情况进行辨证取名。

从中医学的三因论而言,痛风病的病因应是内因和不内外因。纵使是关节病变,症虽在体表,而实由内发,并非外邪六淫致病。痛风病和湿、热、痰、瘀、虚有关,又特别和饮食、疲劳、忧思的关系密切。虽然有些病人发病前有全身或局部着凉的病史,但再度着凉或局部受冷却未见引起发病或加重。并且在开始发病即给予局部冷敷,亦未引起症状加重,反而对热敷感到不适。外邪极其量只能是诱因,而不是直接的病因。痛风病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湿热所伤。饮酒食肉过多,特别山珍海味,动物内脏等。或过食燥热辛辣;或经常饮用冷食冻饮;或过分进食寒滞的食品。都足以伤肝脾、劫肝阴、耗肾液、损肺气,致脾受损不能行湿,肺受损而气不行,肝受损而不能疏泄,肾受损而失开合,久郁而化热。湿热流注关节引起关节痛,下迫膀胱引起“淋病”。药物引起痛风发病,可归属此类。2.痰瘀互结。由于疾病,或长期的饮食不当、或忧思过度,引起气郁血滞、湿聚成痰、痰瘀互结。痰瘀留注于关节形成关节痛,下聚于肾而使肾开合不利,膀胱运化无?而成“淋病”。痰瘀凝结而实者,即是结石。3.过度疲劳。过度疲劳会引起气机紊乱,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调,肺、脾气机壅塞,痰、瘀、湿、热得以成聚,引起痛风病发。4.积损或禀赋不足。在痛风症例中,禀赋不足的病例,实在难有足够的证据,只在年轻病例中见到。但积损而形成的痛风病。由于久病折磨,积劳成疾,生育过多,使五脏、气血日渐虚损,气机不畅,所以本病多见于40岁以后。痛风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风病可望通过控制饮食,避免诱因等,减少发作和尽可能减轻尿酸对组织器官的损害,一旦发现血尿酸过高,不论有无临床症状,均应采取饮食调治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措施,中医、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继发性痛风病未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完全可以通过饮食调治,去除致病原因和诱发因素,防止临床症状发生。习惯上出现关节症状才叫痛风,但事实上,无症状性的高尿酸血症已是潜伏的痛风病。用中医传统理论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可以认为是伏邪,所以此时即应开始治疗。目前西医对于痛风的治疗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因为包括治疗痛风急性期的秋水仙碱,还有降尿酸的别嘌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药品长期应用,均会对肝功能与肾功能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有些病人服用西药以后,会出现肝肾功能异常。中医治疗则多样化,有内治外治。外治的有针灸、放血疗法、火针疗法、拔火罐、中药外敷等法,多用于急性疼痛期,在中医思想的指导下,精准辩证,止痛效果往往是立标见影。内治方面多采用汤药调整身体的内在平衡,恢复其功能,使身体的代谢处于平衡的状态;后期大多做成药丸服用一段时期,以有利于除根治疗。在临床治疗上常常外治与内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对于痛风的治疗,很多专家认为中医是唯一的出路,越早治疗、越早预防最好。现在已经可以制成中药的茶剂,丸剂,膏剂等,非常方便,多数患者可以接受。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中医知识之目的,无商业用途。

动动手指转发到你的朋友圈,

让更多人受益,收获知识与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