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江城疼痛门诊患者八成是女性,慢性疼痛 [复制链接]

1#

极目新闻记者刘迅王晨曦

通讯员李晗

年轻女子3年前出现头颈部疼痛,尝试多种治疗却没有明显效果,痛感甚至影响睡眠。医院医生在她的颈部精确地“扎一针”,疼痛明显减轻。据统计,医院“疼痛门诊”求诊的女性市民占总求诊人数的八成左右,“疼痛门诊”几乎成为“女性门诊”。本周是中国疼痛周,疼痛科专家呼吁,慢性疼痛性疾病在发病率和功能障碍方面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社会、家庭应更给予女性更多关爱。

冯晓波在疼痛门诊坐诊(通讯员供图)

“扎一针”成功阻断3年疼痛

23岁的刘女士(化姓)头部、脖子疼痛持续了3年多,医院,检查做了一大堆,疼痛的病因却始终没有找到。尝试了各种各样的理疗、针灸,吃了大把的药,但止痛效果不佳。饱受疼痛折磨的王女士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

今年7月,医院,该院疼痛科主任冯晓波判断王女士患有筋膜软组织类疾病,决定在王女士的脖子上“扎一针”。当天王女士疼痛感明显减轻,晚上可以好好睡觉。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王女士表示疼痛基本缓解。

10月18日,再次来院进行第二个疗程巩固治疗的刘女士表示,做治疗前自己还有些怀疑,没想到效果立竿见影。颈部“扎一针”后,紧绷的肌肉轻松了,头痛也明显减轻,现在每晚都睡得很安稳。

冯晓波表示,其实在脖子上“扎一针”是指颈部交感神经节阻滞,也称星状神经节阻滞。星状神经节位于脖子两侧,属于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通过直接抑制其分布区域的交感神经纤维,达到扩张头、颈、上肢、上胸段血管的作用,并且能阻断痛觉的传导,从而产生缓解疼痛不适的良好效果。

“每天因饱受慢性疼痛性疾病折磨而到‘疼痛门诊’求诊的女性,占全部求诊者的八成左右。”冯晓波表示,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医院疼痛门诊近两年来每年接诊患者都在1.3万人次左右。数据显示,前来求诊的患者男女比例为2。例如10月18日的门诊,当天41位求诊者中男性不到10人。

多种因素令女性比男性更易疼痛

为何“疼痛门诊”求诊的女性比男性要多得多?冯晓波认为,女性的体格、力量普遍要比男性差,干同样的事情,女性更容易受伤;女性较男性敏感度更高,同样的刺激女性比男性的感受更强;女性在孕产期、更年期前后因激素水平的变化大,导致肌肉、肌腱,甚至骨骼都更容易受损,从而引发疼痛。而且女性在家庭承受更多的家务,比如拖地、买菜做饭、洗涮、带小孩等,这些都是容易引发疼痛的诱因。

冯晓波介绍,颈肩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纤维肌痛和慢性疲劳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等,都是女性来疼痛科就诊的常见原因;此外神经系统疼痛性疾病如偏头痛,女性的发病率、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也较男性更严重。

“疼痛不仅是症状,其本身就是一种疾病。虽然目前医学界还没有足够的研究来阐明疼痛性别差异的产生原因,但我们疼痛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切身感受到,慢性疼痛性疾病在发病率和功能障碍方面明显‘重女轻男’。”冯晓波呼吁,社会、家庭应给予女性更多关爱,另一方面,男性出现疼痛不适也不可“一忍了之”,或者依赖止痛药品,医院排查疾病,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