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的写作教学书,让我对他的新体验作文充满了兴趣。李教授是中小学写作教学的研究者、实践者和探索者。难能可贵的是,他经常到中小学上作文课,创造了他独有的新体验作文。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在课堂上进行“现场演示活动”,把写作教学进行定格,让学生可分步走。这种边演示、边写作的方法也是挺新奇的。在我看来,它至少可以达到让学生有东西写、分步写的目的。正基于此,我在课上也进行了一次模仿实践——扳手腕。
上课的程序很简单,根据扳手腕比赛的过程,分成几段。比如,对手上场,相互打量,这时,老师说,停下来,请大家写一下对手的外貌和自己的心理感受。写完后,再继续下一环节。就这样进行一段停下来写一段,全部写完后,再加入一些关联词句,将各段串起来。最后,我让大家都分享一下,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下面就是几位学员的作品,虽然有些粗糙,但还是看出,学生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有点感觉了。
力的较量
栾启顺(四年级学员)
今天作文课上,老师组织我们扳手腕比赛。我的对手是姚盛杰,他非常瘦小,细的犹如一根竹竿。
他穿着灰色的外套,黑色裤子,圆圆的西瓜头。虽然看着似乎很脆弱,但人家好歹也曾过五关斩六将,可不能轻视。其实,我心里一点儿都不害怕,胸有成竹,自信满满。我好像觉得这个赛场是专门给我订制的。
走上战场,我站在桌子一边。姚盛杰站在桌子的另一边。我用目光注视着他,我看到他有些胆怯,甚至还在抱怨,为什么我会是他的对手。
较量开始了,我摆好姿势,伸出右手,张开了虎口,试探性的尝试了姚盛杰的手劲。我觉得,他的手掌软软的,似乎没有什么大力气,我心里暗暗窃喜。看着他骨瘦如柴的手,虽然热乎乎的,在我的强势攻击下,也变得软呼呼,瞬间无力。我不时的吐出几个字“真轻松”,最后,初赛就这么轻松获胜。
到了决赛关键时刻,我飞一样地跑上台,迫不及待的做好了迎战的准备。这时,我注意到姚盛杰眼神凶悍,紧紧的盯着我,一副不好惹的样子,还嘟哝着:“我是不会认输的”!瞬间我似乎心虚了,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可轻敌,我心里暗暗念叨。
虽然姚盛杰宣誓要打败我,但终归我们实力悬殊。在众人的加油声中,我们两个龇牙咧嘴的战斗坚持不到一分钟,姚盛杰还是被我打的落花流水。失败的他眼泪汪汪,看上去非常难过,但比赛较量终归要分胜负。
我拉着他的手说:“能进决赛也证明你不简单了,我们一起努力,下次继续较量”!在热烈的掌声中,我们结束了这场属于男人间的较量。
老师点评:小作者写得还比较细,从外貌到心理,都已经涉及。并且,前后两次比赛,对手的表现都有所变化,读起来,让人觉得有些紧张和有趣这对四上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假如,在增加一点意外和悬念,就更好了。
扳手腕
乐佳儿(五年级)
今天的作文课上,汪老师给我们组织了扳手腕比赛。
我的对手叫余昊逸,一个小男生。他身高比我矮一个多头,眼睛很小,头发很短。他穿着一身浅灰色衣服,很懒散地走上场,弯下腰把右手支在桌子上。
看到他又瘦又矮的,我心里的紧张顿时消失了。我心想,他个头那么小,力气肯定很弱。我势在必得。
刚与他的手相握,我发现他的手又细又嫩、热乎乎的,似乎没有什么力量。不要看他个头小,但也很凶。正式比赛开始了,我发现他的细手不知从哪儿涌出了那么大的力量,一下子把我给震住了。我努力地咬牙坚持住。当我们比得不分上下时,我抬头一看,他正严肃、凶狠地看着我。他的眼神像刀一样几乎能把我劈成两半。
看到如此强势的对手,看来我也要用点力,不能掉以轻心。比赛正僵持着,我的心里又七上八下的。
我们进入非常激烈的时刻,我看到他脸上的五官几乎拧成一团,张牙舞爪的。嘴巴里还发出我听不懂的语言。此时,四周非常吵,我听到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加油声和喝彩声。有的为我加油,也有的为余昊逸加油。渐渐地,不知为何,我没有力气了。僵持1分钟后,我的右手无力地倒下了。
天哪,我却输给一个小矮人!虽然每次比赛我都输,可我也不该输给他呀。我心里有些不服气。
老师点评:小乐的作文,充满着意外。从开始自认为志在必得,到后面的突然失败,很吸引人。面部表情的描写,也很传神,如“五官几乎拧成一团”。如果,能把比赛的过程再写得细一些,就更生动了。
扳手腕比赛
吴雨桐(四年级)
又到了汪老师的作文课,今天老师让我们扳手腕比赛。
我的对手是刘紫扬,他看上去五大三粗,脸上长满了“豆子”,他大摇大摆地走上了擂台,脱去外套,捋起袖子,露出强壮的肌肉,把右手的肘关节重重地压在桌面上,准备开战。
我心想:“别看他长得壮实,不一定是我的对手,我可是有腹肌和小老鼠的肌肉男。”
比赛开始了,当我的手触碰到他的手时,感觉有无数只蚂蚁在我手上爬。他的手心黏黏的,眼神冰得比南极还要冷了。“预备,开始!”我使出全身力气使劲往右板,可我的手好像被他的手黏住了一样,一点也动弹不了。在此关键时刻,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加油。一声声冲进我的耳朵,让我酸得发麻的手重新有了力量。可还没有等我省悟过来,我的手就被板倒了。
这时,我看到刘紫扬欢呼了起来。而我,却呆呆地站在那里,看着得意的对手,简直无法相信这是真的。
这次比赛让我明白,一定不能小看对手,要时刻保持警惕。
老师点评:这篇习作,篇幅较短。但事件已经交待清楚了,有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特别是,他用到了一个比喻——“当我的手触碰到他的手时,感觉有无数只蚂蚁在我手上爬”,这非常形象。这是他这篇习作最大的亮点。对于小吴同学来说,能写成这样,已经不错了。在他家长看来,他是一个写作“困难户”。相信,再坚持下去,就会有更多的进步。
扳手腕比赛
方紫灵(四年级)
今天的作文课很奇怪,汪老师竟然让我们扳手腕比赛。
我的对手是吴韵涵。她穿着一件白底黑斑的外套,腿上还有一条青蓝的裤子。个子和我差不多高,但有点黑,比我瘦。看着她瘦不拉唧的样子,我觉得她应该不会很厉害。
比赛马上开始了,她很从容地走上台,卷起袖子,脸也没有什么激动或紧张的表情,一副看起来似乎无论输赢没什么的样子。
看她的样子,我也觉得输赢没什么,毕竟实力差不多,我的力气也不是那么大,起码也打平吧。
比赛开始了,她竟然有点发怵。当我们两只手掌握在一起的一刹那,我发现对方的手是发凉的!她可能是觉得比不过我吧。确实,虽然实力相当,可她毕竟比我瘦,我力气还是比她大点。
我紧紧地握着她的手,咬着牙,使劲地把手往左侧按。刚一开始,我的手就微微倾斜在她那边,并一直保持着。两人都一脸的苦笑——耗了这么久,我俩都累了,手酸、腕痛,我俩咬牙切齿,看起来真是搞笑,比赛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我们耗了足足有一分钟,手已经抽筋了,又累又痛。台下的人们为我俩大喊“加油”,对手似乎也耗不住了,手又开始往她那儿斜去。斜到一半,对手是真正没力气了,啪嗒一下,她的手落了下去——我赢了她。
虽然我赢了她,但我不想再参加板手腕比赛了,因为实在是太累了。
老师点评:小作者的心理描写更多一些,能让人感受到比赛现场的紧张激烈。假如,两位选手在场上都能积极投入比赛,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更加精彩。另外,比赛的过程写得太简单了一些。
我的思考
其实,我一直非常反对作文课上玩游戏并写游戏的。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们不玩游戏,学生就不会写作了?
但这一次,我愿意试一试。
这一次,并非是游戏,而现场演示活动。
这节课上下来,我发现,对于优秀的学生,效果不佳,甚至反而束缚了他们的写作。对于中等学生来说,效果最好。而对于后面的学生来说,效果敢不是很好。但值得高兴的是,每一个同学都可以演示活动的现场,体会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从学生的习作中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多了起来。文章也因此变得丰富了起来。
但是,我所要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如果,仅仅这样教学生写作文,而不知道为什么要写,容易让学生为了学写作技巧而学写作技巧,失去了读者意识和具体的语境,这对学生的伤害还是很大的。
李白坚教授认为,小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特别是他们对于过去是比较模糊的,所以,在作文课上,很多小学生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或许,是这个道理。
但我却并不认同。
学生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是因为学得某次写作没有什么用。事实上,从我的实践经验来看,只要我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语境,学生就不得不写。在此情况下,学生就会拼命写。也正因此,我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唤醒学生上。包括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感觉力、思考力和表达力上,借此提高学生的“生活敏感度”。同时,要培养学生的一些思维特征,比如,欢喜之心等,让他们更喜欢表达。我发现,从思考训练的角度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效果比传统的教学效果更好。我相信,一个人一旦被唤醒了,就会主动学习,后劲无穷。
当然,李教授的这个方法也很好用,在打基础阶段,在训练具体的写作技能时,还是非常有用的。我所需做的是,要把它有机地结合进我的创意游戏作文中来。我也相信,吸收一些优秀的经验会让我的教学模式更加完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